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衡阳师范学院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查。
本次大会是在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常态,学校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和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坚持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2009年12月以来,学校党委认真落实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团结和依靠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内涵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一)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
1.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基层党组织建设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一系列党内主题教育,为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特别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校党委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和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活动成效得到全校师生的普遍认可和省委督导组的高度评价,并被《湖南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2.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加强
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校党委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教育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十佳示范点”。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升。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为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科学化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确保了学校政治稳定。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全方位展示学校事业发展新成就、新进展,学校被评为全省宣传工作先进单位。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引导青年教师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坚持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文化艺术节,积极推进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学生文化艺术素养进一步提高。学校获得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2项,省级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4项,1个文化品牌活动入选全国高校特色展示项目。以建设“绿色大学”为引领,注重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学校被评为“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单位”。
3.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推进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了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充分保证了学校决策的规范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一直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合作共事、相互支持、团结奋进,每年年度考核测评优秀率均居全省高校前列。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健全干部选拔、培训、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开展了两轮全校干部竞争上岗,严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程序和纪律,提高了干部选任工作的公信力、满意度。健全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开展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处级干部专题培训等教育活动,提高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推行干部目标责任考核,落实了干部管理试用期、交流轮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增强了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和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
4.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强化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条例》,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化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建立健全了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优化组织设置,把支部建在学科和专业上。重视党务队伍建设,为教工党支部书记落实了待遇。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了校领导联系基层、党员联系师生的服务网络。在离退休老干部中选聘了一批特邀组织员,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严格标准、规范程序、积极慎重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了党员发展质量。
5.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
坚持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不断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廉政文化进校园得到加强。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全面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规范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积极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和专项治理,加强了对人才引进、干部竞聘、招生录取、基建工程、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高等院校反腐倡廉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评为“衡阳市反腐倡廉建设先进单位”。
6.和谐校园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依法治校、民主办学,积极支持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完善教代会、工代会制度,积极支持工会履行职能。认真落实离退休老同志待遇,支持和鼓励老同志为学校改革发展贡献力量。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认真做好了组织、引导和服务青年学生工作。组建校友会和侨联,建立了校友和社会各界支持学校发展的机制。学校统战工作、工会工作、团委工作和老干部工作多次受到全国、全省表彰。
重视师生切身利益,大力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师生员工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完善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确保教职工的收入每年有所递增,缩小了校内收入分配差距。完善了教职工体检制度,提高了大病救助比例。为教职工提供了工作午餐,解决新进教职工的住房和子女就近入学问题。积极改善学生生活条件,为学生宿舍安装了热水系统,完善了学生资助体系。积极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加强了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平安高校”建设得到省教育厅立项,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评多次获全省先进。
(二)科学谋划和引领学校改革发展,学校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贯彻“把方向、谋发展、抓大事、促和谐”的工作思路,抢抓历史机遇,克服种种困难,注重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
1.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始终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日常教学管理,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承担了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任务,获得了留学生招生资格。新增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新增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10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100余项。学校获批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被评为全国高校学籍管理先进集体。
始终坚持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和优势,大力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积极推进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学校连续6年获批为湖南省教育厅师范生顶岗实习试点单位。每年定期开展师范生技能竞赛,师范生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成立了教师教育联盟,与省内中学强校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积极构建高校、地方政府、中学“三位一体”协作培养模式,教师教育特色进一步彰显。
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人才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学校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学校获批为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实施单位、全国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实施单位,先后承担的国培、省培项目达到60多个,培训全国各地教师1万多人,多次荣获全省“国培计划”先进单位。
南岳学院坚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
2.学科建设扎实推进
始终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不动摇,充分发挥省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科布局结构调整与优化,带动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内部的交叉融合,学科整体水平有很大提升。截至目前,学校共有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15个在建校级重点学科,是全省二本院校中拥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最多的高校。2013年,学校成为湖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高校。新增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平台和校级重点学科在学科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带头和辐射作用,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已基本形成。
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始终发挥科研工作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整合优化科研资源,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科学研究实现新的突破。学校获得国家自科和社科基金项目61项,部级课题33项,国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居全省同类高校第1位。科研经费实现跨越式增长,与2009年相比,2014年的科研进校经费翻了一番。新增10余个校级研究机构。获省、市科技奖、社科成果奖140余项。学报先后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教育部两届“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船山研究专栏”获批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获国家授权专利78项。新增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个。以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提出的“以湖湘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为引领,助推湖南新型城镇化”的金点子,得到了湖南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并已付诸实施。与衡阳市人民政府合作成立的“衡阳市情与对策研究中心”,每年编辑出版《衡阳市社会经济发展蓝皮书》,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资政依据。与衡阳市科技局、衡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白沙洲工业园签订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多个与地方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产学研用基地。派出科技专家长期进驻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推进“双百工程”和“英才支持计划”,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由2009年的70人增加至目前的1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由2009年的39人增加至目前的146人,另有在读博士60余人。17名优秀青年教师入选“英才支持计划”培养对象。新增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省级教学团队。新增1名省级“芙蓉学者”讲座教授、9个湖南省“海外名师”项目、3个省级引进国外智力项目,积极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境)外大学访问进修,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进一步提升。
5.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坚持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推动学校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千方百计改善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多渠道筹措资金,财政收入逐年递增,2010年—2014年学校事业总收入达15.6亿元。依法管好用好资金,学校财务运行平稳。扎实推进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逸夫美术楼、外语楼、理科教学楼、5栋学生公寓、幼儿园等项目的建设,新增建筑面积近11.2万平方米。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520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从2009年的8.19亿元增加到目前的10.07亿元。
6.内部管理不断加强
坚持规范办学、从严治校,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制定实施了《衡阳师范学院章程》,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稳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系改学院,进一步激发了校院两级的办学活力。大力推进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建立了教育阳光服务平台,民主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强行政监察和内部审计,有效提高了学校管理绩效。积极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强化工作责任意识,有力促进了学校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加强图书馆工作,学校被评为“全省高校图书馆管理先进单位”。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化公寓及食堂经营权和管理权顺利收回,实施学校保安、保洁的服务外包工作,不断深化后勤管理改革,后勤管理方式进一步优化。定期开展校风督查,干部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后勤服务作风进一步好转。积极推行项目管理牵头部门负责制,管理职责进一步明晰和强化。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过去的六年,是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六年,是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六年,也是学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六年。我们深知,学校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学校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离不开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全校师生员工,向学校历任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六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学校事业发展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调研新情况,积极探索新问题,努力谋求新突破,通过改革创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这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必须始终坚持内涵发展,加快转型发展,强化特色发展,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根本,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必须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立足地方,面向行业,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更多办学资源,这是学校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师生员工办学,共享发展成果,高度重视解决好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人翁作用,这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同志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期待还有差距,学校事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师生的意识不够强,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进入转型发展期,思想观念更新不够,体制机制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培养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改革意识不太强,深化综合改革的动力还不足,办学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勤俭办学意识不强,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办学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直面现实,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采取有力举措,花大力气解决这些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今后五年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学校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阶段,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任务,为我们加快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贯彻落实,为学校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校百余年办学实践创造积累了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要求我们必须面对、正视并妥善应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高校竞相发展的态势更加显著,竞争更加激烈,学校发展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学校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成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和转型发展示范性地方高水平大学。
围绕这个总体目标,必须明确以下办学定位: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开办留学生教育。
——学科发展。重点建设教师教育学科和区域特色学科,巩固发展优势传统学科,扶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交叉学科和应用型学科,形成若干个基础较好、优势明显、方向集中、面向区域需要的学科群。
——专业发展。主动适应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精做特师范专业,做实做强非师范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努力打造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立足服务地方产业、行业,建设专业集群,大力推动专业整体发展和办学实力的全面提升。
——服务面向。立足湖南,辐射全国,主动对接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建设需求,服务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人才培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地方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了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坚持学校办学定位,我们要重点推进六大工作:
(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引导广大学生争做“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优秀青年。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鼓励和倡导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着力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和预警、退出机制,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努力对接现代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导向,着力加强应用学科建设,优先发展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优势学科专业群。积极培育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加大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力度,优先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构建富有特色、充满活力和结构合理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继续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健全教学优先保障机制,改革教学考核评价方法,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大网络课程、微课建设力度,支持教师积极探索“慕课”等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提升实践育人质量。加强日常教学管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南岳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构建学校与政府、企业行业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大力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健全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就业质量年度发布制度,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巩固已有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成果,进一步扩大与国(境)外大学交流合作项目,注重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在校生国际交流能力,学生出国(境)参加学习、实践人数逐年增加,通过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等方式,与国(境)外高校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申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开办留学生教育。
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推进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加强校报、网站、广播、新媒体等文化阵地建设。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文化艺术节,积极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精品文化项目,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力争在创新文化、艺术文化等方面形成特色。挖掘校训、校歌的育人资源,加强图书馆、校史馆等场馆建设,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二)大力推进转型发展
转型发展是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充分认识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紧迫性,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转型发展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树立转型发展理念。教育部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的改革设想,这是高等教育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对高校实行分类指导、避免同质化竞争的科学决策。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推动学校向应用技术高校转型是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把握高等教育改革新常态、突破自身发展困境的时代选择和战略思考。以更大决心冲破固有的观念、制度、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加大攻坚力度,大胆探索,形成推动学校转型发展、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大合力。
明确转型发展思路。学校转型发展要突出“四转”的要求:转变办学思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办学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教育发展理念,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此,要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大胆改革,坚守服务地方使命,努力彰显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分步实施,稳妥推进,以部分应用型学院或专业(集群)转型作为试点,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学校整体转型。
落实转型发展措施。不断完善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多元培养、合作培养、灵活学制、分层教学等培养模式,开发创新型、实践型课程,注重实践环节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与保障机制,引进具有实践技能的教师充实专任教师队伍,聘用企业、行业专业人才任兼职教师,鼓励在职教师到企业行业挂职锻炼。师范类专业转型发展及人才培养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实践探索,非师范类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以与中兴通讯合作为实践探索,边改革、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边推广。
(三)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大力推进申硕工作。坚持申硕学科建设与地方重点建设项目结合,与重点学科平台建设结合,与办学特色结合,与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彰显学科特色。重点加强教育硕士、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授权学科建设,力争尽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坚持内外并举,积极争取外部资源,开展好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建立申硕工作责任体系,加大评价考核力度,完善工作动力激发和压力传递机制。正确认识和处理转型发展与申硕工作的关系,促进转型发展与申硕工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凝练有竞争力的学科研究方向。进一步凸现重点学科比较优势,促进各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加强管理,推进学科平台建设。集中资源,加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内涵建设。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实行团队协同攻关,引导每一名教师都要进科研团队,都要有科研项目,力争高级别科研项目数和项目经费稳步增长。加强各级各类研究基地的管理和建设,紧贴地方实际,发挥好智库作用。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继续推进“英才支持计划”,制定实施“湘江学者计划”和“教学名师计划”,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支持计划。围绕学校战略布局和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围绕转型发展的目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和关注广大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与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工作,满足青年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重视教师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投入,广泛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
(四)着力打造教师教育特色
特色是一所大学历史、传统、风格的长期积淀。特色是生命力,更是竞争力。要把强化特色作为加快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集中优势,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做精做特教师教育。
丰富教师教育培养途径。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按照“精英化”和“个性化”模式培养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中学教师。充分发挥初等教育学院办学职能,提升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质量。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为地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力争获得“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为基础教育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推进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构建“UGS三位一体”的教师培养共同体,充分发挥高校、地方政府、中学三个主体的各自优势,加强协作,共同致力于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巩固教师教育联盟,与省内外优质中学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共同加强在校师范生、高校教师、中学教师的培养培训。
改进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按照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职前培养以“1+2+0.5+0.5”培养模式为主,突出教师技能培养,增强应对新课改的能力。职后培训结合“国培”、“省培”等途径,提升中学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增强教研能力。
加强教师教育改革研究。强化学校主体地位,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与政府机关、基础教育以及科研院所合作,加强教师教育研究,形成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
(五)深入推进综合改革
深化改革是加快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基层探索,坚定改革信心,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加强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成立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出台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既要勇于在影响学校事业发展的重点环节取得突破,又要蹄疾步稳,积极创造条件,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点。编制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深化治理结构改革。实施《衡阳师范学院章程》和《衡阳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规程》,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切实把“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以学科专业调整为突破口,调整各类机构设置,明确职能,进一步优化目标管理责任制,激发办学活力。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转型发展的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修订完善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以市场需求、职业需求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促进学校无缝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形成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培育应用型人才的新格局。大力加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为学校转型发展提供示范。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服务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改革学校科学研究评价办法,建立以科研成果创造性、实用性以及科研对人才培养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加强横向项目研究和管理,重点支持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加强科研经费监管,确保经费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有效行使。改革科研团队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跨学院、跨学科开展研究的协调机制,加强学院和学科间的深度合作。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制定聘用、考核、晋升、奖惩办法。深化岗位聘用机制改革,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改革,优化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质量。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效益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推进收入与工作绩效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
深化资源配置改革。创新财务工作思路,拓展办学资金筹措渠道。加强办学成本核算,优化财务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努力实现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图书文献资源、行政办公资源、体育文化资源等校内资源的共享共用。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资源使用效能评估制度和资源配置监督机制。
深化后勤管理改革。改革后勤管理体制,理顺管理职能,整合服务实体。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逐步开放校园后勤市场,推进向社会购买服务,引入优质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后勤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多元化、差异化的师生需求,为师生提供现代化、专业化的服务保障。
(六)努力建设幸福校园
建设幸福校园是加快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切实将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解决师生员工关心的问题上,为全校师生打造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发扬“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进一步优化校区功能布局和资源整合,完成东校区相关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项目的建设,逐步实现东校区整体办学。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师生提供“互联网+”时代的便捷化、智能化的综合服务,积极打造“智慧”校园。加强校园环境综合整治改造力度,继续推进校园美化、绿化、亮化工作。
大力推进民生工程。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政策,确保教职工收入逐年有所增长。加强教职工定期体检、医保等社会保障工作,丰富师生业余文体活动,促进师生员工身心健康。加强周转房的管理,加大学生宿舍的改造,加快推进学生公寓建设,改善师生生活条件。畅通校园绿色通道,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关心青年教师成长,解决师生员工的困难。进一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积极推进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好“平安校园”建设。
积极促进校园和谐。加强对工会、关工委、团委和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他们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统战工作,充分发挥在校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进一步加强校友会工作,有效挖掘和凝聚校友资源,提升服务校友能力和水平。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完成好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圆满完成本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坚持正确方向,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体党员和干部,集中、优先、强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特别要高度重视青年教职工的师德建设,教育全校老师严守“红七条”,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强化宣传思想阵地的管理,健全网络预警防范和科学处置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确保学校思想稳定和政治稳定。
(二)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继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健全和落实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继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基层党组织创优活动和“优秀党员”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促使党建工作更富时代气息、更富实际成效。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推行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制度。
(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进一步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湖南省九条规定和学校十条规定要求,持之以恒整治“四风”,坚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员联系师生制度,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继续加强校风督查,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和后勤服务作风。
(四)坚持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强化源头治理,规范程序规则,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内控规范和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进一步加大对违反党的纪律行为的查处和追究力度,形成惩治腐败的有力震慑。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宣传和教育,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营造勤政廉政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
(五)坚持制度规范行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法落实党委职责和校长职权。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和“三重一大”的决策制度。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推进党务公开,完善党内情况通报、领导班子年度民主评议和民主生活会等制度,进一步加强考核监督。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扩大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和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六)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努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树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导向,健全干部问责机制,推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制定落实干部提醒、函询、诫勉实施办法,规范干部谈心谈话制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发挥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党外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
千舟竞发东风助,正是扬帆启航时。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脚踏实地,团结奋进,追求卓越,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不断开创衡阳师范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