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校长皮修平讲话
图 2 座谈会现场
“我们美术学科想引进实践型的博士真的太难了,建议学校对艺术类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要更多考虑具体学科差异。”
“我们学院没有师范专业,学校对我们非师范类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
5月16日晚上,东校区理科楼“1904茶韵坊”灯火通明、气氛热烈,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正在这里进行。全校16个教学院的院长和学科建设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围绕应用特色学科建设展开深入的讨论。校长皮修平,副校长陈敏、魏晓林,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唐艳出席会议,听取建议和意见,为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问诊把脉。
与会人员开门见山、畅所欲言,直奔主题、直面问题,不讲客套话。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谭延亮说:“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会的,我们学院这几年切实感受到了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带来的红利,高素质的科研团队为学科建设蓄势蓄能,获批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4项,校级以上科研平台、实验室20多个,但是我们在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方面还有差距,要向其他几个学院多学习。”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郑志辉说:“我们学院有省‘十四五’教师教育研究基地,但是由于团队带头人退休等原因,人才队伍建设‘青黄不接’,目前基地的建设遇到了很大瓶颈。”“你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出现在理念和思路上,基地是全校的基地,教师教育研究基地要打破学院界限,将全校师范专业有效整合,盘活学校现有资源,形成强大合力!”皮修平一针见血地指出,“龙头学科要优化整合、做大做强,同时,基础较薄弱的学科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危机中捕捉机遇,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变化中谋发展!”
针对学校各学科发展的现状,魏晓林指出,各学科要进一步凝练方向,聚焦优势特色,做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协调,更好地处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关系。同时,要加强多学科合作,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陈敏仔细听取了各学院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做了详细记录。他强调,要以强化优势学科、补强非优势学科、创建前沿学科为牵引,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学科创新团队建设,切实提升学校学科和科研的竞争力。就部分学院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他现场表态,学校将尽快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人才引进的政策和条件。
皮修平指出,要以“每天捡一粒芝麻,芝麻也能堆成山”的毅力和勇气做好应用特色学科建设工作。他强调,一是要站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教育强省的高度加强学科建设。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二是要着眼未来优化学科布局。化学等六个专业要把握机遇,充分整合全校资源,做好新一轮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硕士点的申报工作。三是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各学院要正确对待当前发展的差异,吸取经验和教训,积极应对和化解发展和生存的压力。四是要强化调研成果的运用。座谈会结束后,相关部门要做好意见收集和整理,当前能够解决的要积极主动抓紧解决,短期能够解决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因条件所限暂时难以解决的,要制订计划逐步解决。
大家讨论激烈,不局限于学院内部,站在全校的高度谈收获、谈问题、谈思路、谈举措,原定三个小时的座谈会,足足开了四个多小时,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与会校领导聚精会神地听,时不时拿笔记录,对一些当场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进行答复。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李伯华说:“这场座谈会非常有意义!既务实又务虚,既肯定了近年来学科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尤其是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同时为优化学科建设布局、促进学科交叉协同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文学院院长任美衡说:“大家坐在一起集思广益,收获很大。我们会尽快向体育科学学院取经,学习借鉴他们体育公共课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我们的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这场座谈会特意安排在晚上进行,主要是为了避免影响白天的正常工作,同时也提高了调查研究的效率,为学院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牵头一个课题开展调研。调研课题与立德树人、基础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红色校史文化等当前急需深化的时代课题紧密结合,与班子成员分管工作和研究领域紧密结合,覆盖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各方面。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提高调研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确保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